[点评]“私拆档案袋”争议背后:推进档案电子化管理更有价值

日期:2023-07-10 10:42:26 / 人气:403

文:敬一山近日,一个短视频引起广泛争议。四川泸州一位母亲打开女儿作品集的封条,女儿看到后崩溃大叫。很多人批评这位母亲不守边界,不尊重女儿的隐私,尤其是文件被拆可能会毁了女儿的未来。事后,这位母亲发表道歉声明,称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作品集已送相关部门重新验封。正如很多网友所批评的,这位妈妈私自拆文件的行为,表现出了没有“常识”。这种牛皮纸袋用于学习和求职的许多场合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,个人无权打开和查看内容,只能从公开到公开进行调取和归档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母亲无意识的行为确实可能造成严重后果。然而,事件发生后,除了重申档案非常重要的常识外,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——现在真的有必要把档案搞得那么神秘和神圣吗?档案管理系统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。以前“人才”的就业都是在所谓的事业单位,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。个人学习成绩甚至政治身份只能以纸质档案的形式记录。因此,根据档案材料判断录用或工作调动是合理的。但是时代变了,现在我们的大部分信息都已经数字化存储了很长时间。一个身份证号可以从电脑上查询很多基本信息,完全不依赖纸质档案。或许正因为如此,除了公务员、事业单位等体制内的岗位,入职时需要严格审核调档,大部分私企根本不再要求调档。需要了解求职者的过往经历,还需要一个市场化的背调公司来完成。所以很多人的档案都存放在人才市场,跳槽等信息不会再出现在档案里。既然纸质档案的实际作用被大大削弱了,为什么不能调整相应的管理方式呢?虽然母亲私自拆档是个例,但近年来在转运快递的过程中,档案被损坏或丢失的情况屡见不鲜,给当事人带来了诸多困扰。此外,由于档案与退休计算年限的紧密联系,为一些人在异地求职或退休凭空制造了许多障碍。从表面上看,指责母亲没有常识的人,批评档案快递丢失的人,当然有理有据,但如果能从制度设计上降低这些失误的可能性,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消耗,何乐而不为呢?如今,关于一个人的品行或过去经历的关键信息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找到,例如通过薛鑫的学校记录。通过公安系统内部网络查询犯罪记录。不能有太多单独用文件就能反映的信息。这样的文件系统是否有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,值得讨论。所以,反思家庭内部关系,呼吁家长要有边界意识,尊重孩子的隐私,当然是一个方向。但更有公共价值的维度,可能是对现行档案管理制度的反思。如果能推进档案电子化,为所有人提供更大的安全性和便利性,那就更有价值了。

作者:币安比特币分分彩官网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币安比特币分分彩官网 版权所有